![](/uploads/allimg/200325/210H41955-0.gif)
你在我头顶刮风下雨,我却要对你温柔细语?
——小7妈
我们家现在的情况是:
没有哪天是不靠威逼利诱过活的。面对一个terrible 2(可怕的两岁)又有主见的小女生,为母则“刚”的我很难不走火啊!
00:29也许你也有过和我一样的心情。
吼了甚至打了小孩之后,心里会深深内疚;而且自己内心也知道,虽然靠河东狮吼能解决眼前一时的问题,却可能造成日后更大的问题。
看着小孩哭哭啼啼,嘴上虽然没软,心里却默默责问自己:
“我怎么就不能控制住下自己的脾气,好好跟他说呢?”
“我这妈是不是当得很失败?”
“下次我怕还是再控制不住情绪啊,怎么办?”
我突然在自己身上,看到了我妈年轻时的影子,想到她心疼地摸着我乌青的小屁股,悲伤抽泣的样子。
尽管我想做一个比我娘更进步的母亲,就像她做的比我外婆更好一样!但在脾气上来时,根本想不起想这些,只是稀里糊涂地被“这时候只能凶”的潜意识,牵着鼻子走。
但这,不能成为我对自己的坏情绪“缴械投降”的理由啊!
所以,今天我要深深开挖!把每个情绪爆发的时刻从潜意识里挖出来,把它们在阳光下一一摊开,好好研究研究。
![](https://pics0.baidu.com/feed/37d12f2eb9389b50500a311b9d668cdbe6116e5f.jpeg)
原来,我在这三个时刻最容易脾气“走火”:
1.在我毫无防备时,小7突然做出某个危险或不好的行为;
2.我赶时间或者正在忙时,小7不愿好好配合;
3.有错还明知故犯,被提醒后还偏要对着干;
(如果还有没说全的,欢迎你在留言区补刀。)
找到了自己的“易燃易爆点”,再看看有没有合适的“灭火器”。
01
在我毫无防备时
小7突然做出某个危险或不好的行为
因为事发突然,我一般会出于本能快速出手阻止。比如,小7突然用手去碰公共卫生间的垃圾桶,或突然伸舌头去舔万人摸的扶手。
为什么不口头阻止呢?
因为没用啊!
跟一个处于第一叛逆期的小孩说“不”,就相当于对他说“再来一次!”。不信你试试?
老母亲的应激反应很难避免,但在应激反应过后却可以这么做:
① 蹲下来,为自己的“突然一吼”或“突伸一爪”可能吓到了孩子而道歉。
“对不起哦,刚才你那样做吓到妈妈了,所以妈妈很着急。你是不是吓到了?”
②在双方的情绪和语气平静下来以后,再来复盘讲道理。
“那个垃圾桶很脏的,上面有很多看不见的细菌。还记得我们看的那个细菌的视频吗?......你看妈妈用纸巾垫着打开它的。”
02
我赶时间或者正在忙时,小7不愿好好配合
如果每次出门前总是踩着点,或者总是得在家里工作,那很难避免不着急的情况发生。无奈之下,我尝试过这些方法:
① 试着哪天改变下作息呢?
稍微早起半小时,会突然发现从容许多;或者想办法把工作换一个时间做,尽量避开小朋友会无聊的时间段。
② 试着做一些妥协和让步呢?
早晨时间很赶,鞋子穿反了也不一定要换过来;牙齿偶尔少刷一会也不会长蛀齿;让动画片当半个小时的“电子保姆”也不是灾难。
如果独自睡觉时总是半夜要妈妈,那干脆让她半夜醒了就到大人的床上来,这也不会影响什么独立性的培养(对,这是我们最近改变的做法)。
③ 试着事先做点准备,让孩子有事可干呢?
我对小7有点过于蜜汁自信了。这周开电话会时,我没有事先给她准备什么“活”,想着反正一会儿就打完了。结果她要妈妈我不理她,她就开始喊叫。
我很烦啊,但还是尽力压住怒火把她领到书柜前,说:“你可以听听这本音乐绘本嘛”!结果一直到我打完电话,她还在那看呢!
![](https://pics2.baidu.com/feed/d439b6003af33a872bae1419d70f793e5243b54f.jpeg)
④ 试着把一件事情分解成更具体的步骤呢?或者替换一种说法呢?
比如我想让小7去给她奶奶打电话,这样我好安心写作,可她偏赖着不去。我就只能换个说法:
“你不想给奶奶看一下妈妈刚刚做坏的玩具吗?跟她讲妈妈好笨,做错了两次呢”!结果,她就屁颠颠地报告去了。
同理。
“
把“你快去吃饭”,换成“你去把香蕉剥一下”;
把“你去画个画”,换成“你去选一只水彩笔”;
把“你去睡午觉”,换成“你想穿草莓睡衣吗?”
......
⑤ 最后,试着用歌曲或顺口溜替代“命令”呢?
以前让小7配合穿衣服,她有时会故意不伸手。可如果我说:
“
“穿越时空克塞号”,她就会乖乖地伸出一只胳膊;
“小蚯蚓要钻隧道”,另一只胳膊也笑呵呵地穿进袖子里了。
这位同学,你在情急之中发明过什么好玩的口诀没有啊?有的话,别忘去留言区留个爪啊!
03
有错还明知故犯,被提醒后还偏要对着干
既然说“停”没用,那就提供给“小叛逆”另一个选择,然后等他们自己去“品尝”后果。
比如小7偏要咬衣服,我就递给她小时候的牙胶,顺便“数落”下:“你好意思不?小北鼻才咬东西呢!”
如果她非要往她妈脸上呼巴掌,我就让她呼墙壁,呼枕头,呼自己也行,反正不能呼我。等她呼痛快了,再讲道理,让她道歉。
如果她吃饭时非要把勺扔地上,扔就扔呗,自己去捡。如果再扔,那就撤饭碗。小样一下就老实了。
边吃边训边学,小7吃饭还是很乖
有一个很有趣的心理学实验,叫“Deese–Roediger–McDermott ”(DRM),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?
这个实验是这样的——
在听到下列词之后,“床,休息,清醒,疲倦,做梦,毯子,打鼾,平和,打呵欠......”,尽可能多地回忆刚才听到的单词。
结果发现,大家回忆起“睡觉”这个单词的概率,一点不比其他单词低。
但关键是,“睡觉”这个词并未提及啊!
![](https://pics7.baidu.com/feed/4a36acaf2edda3cce5deeb8011ba5007213f9235.jpeg)
这,就叫人类的虚假记忆。
要知道,虚假记忆的严重程度,是会受情绪影响的哦!
情绪好的话,即使谈论郁闷的话题,也不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消极联想;
可如果情绪低落,甚至只是中性情绪(不高兴不难过)的话,我们对于消极词汇的虚假记忆都会远高于事实的样子。
![](https://pics3.baidu.com/feed/f9198618367adab47a974d1a9987da1a8601e4f9.jpeg)
这就解释了,为什么我们当妈的一旦动了怒,就看什么都不顺眼,把小朋友的一点小错无限放大,然后对他们进行连珠炮式的“教育攻击”。
也许这只是我们的虚假记忆在作怪,小朋友其实并没有那么像我们眼里那么“不听话”呢?
你们看,温柔当妈之所以是个伪命题,还是因为我们修行不够深啊!
所以啊!
要解决什么问题,先调整好自己和对方的情绪。
![](https://pics2.baidu.com/feed/ca1349540923dd5447bf80b0c75adad89e8248f6.jpeg)
写了这么多,自己也反思了很多。
不知道我下回想要“火山爆发”会在什么时候?估计不出今晚?
到时候,我希望自己能想起今天这篇文章,拥有“你在我头顶刮风下雨,我却对你温柔细语”的为母智慧。
参考论文:If You're Happy and You Know It: Positive Moods Reduce Age-Related Differences in False Memory
Child Development 2017-6-27
END
![](https://pics5.baidu.com/feed/3c6d55fbb2fb4316fe9c60422cf72f2508f7d3e4.jpeg)